14 分钟阅读

今天来稍微介绍下 20 世纪英国哲学家 Paul Grice 的语言哲学,用以分析和理解我们人类生活中的交流。其实我感觉以前有读过它的一些理论,正好昨天又看到格萊斯的語言哲學这篇好文,所以想分享一下。

本质来说,它的语言哲学主要研究了我们通过媒介(对话、文字、表情、动作等等)所传达的信息背后的“言外之意”。先来看下面这段 Shelon 与 Leonard 的交流

背景:有人在敲门,Sheldon 和 Leonard 在房间内;Sheldon 离门比较近。

  1. Leonard: Want to get that?
  2. Sheldon: Not particularly.
  3. Leonard: Could you get that?
  4. Sheldon: I suppose I could if I were asked.
  5. Leonard: Would you please get that?
  6. Sheldon: Of course. Why do you have to make things so complicated?

很明显,我们都能理解幽默在于把事情搞复杂的并不是 Leonard 而是 Sheldon。下面就通过”意图传达“和“暗示”的角度来分析下这段对话。

意图传达

Leonard 的 1 和 3 并不是字面上希望知道 Sheldon 是否想不想开门,或者是否在能力上可不可以开门。这两句话背后想传达的信息是「希望 Sheldon 去开门」。如果把这两句话称作媒介 M,将其言外之意记作 I,那么 Grice 认为,A 通过媒介 M 传达了非自然信息 I 给 B,即,A 意图:

  1. 令 B 得到信息 I(传讯意图)。
  2. 令 B 觉察到「A 想令 B 得到信息 I」(沟通意图)。
  3. 令 B 因为觉察到「A 想令 B 得到信息 I」,而真的得到信息 I。

站在 Leonard 的角度,他的 1 和 3 不仅传达了希望 Sheldon 开门的意图,并通过直接对话的方式希望让 Sheldon 知道他想让 Sheldon 开门,并因此希望 Sheldon 去开门。可以发现,Leonard 不仅有一个传达信息的意图,并且有与 Sheldon 产生沟通的意图。有些时候,我们只希望传递一个信息,而并不希望产生沟通。举一个非常傻的例子。一位男士裤子拉链没有拉好,可能你只想让他知道这个尴尬的事情,但不想让他知道是你想让他知道这个尴尬的事情。在这里,你就只有传达信息的意图,并没有沟通的意图。

Grice 认为,言外之意的传达,传达方 A 必须既有传讯意图也有沟通意图。

  • 如果 Leonard 的 1 和 3 是他在和别人在 Skype 上的对话,那么他就没有传达「希望 Sheldon 去开门」的意图。
  • 如果 Leonard 没有沟通意图,他可以不采取直接对话的方式,而是通过匿名电话的方式用机器语音询问 Sheldon 问题 1 与 3。由于缺少语境,那么就算 Sheldon 不是 Sheldon,我们也很难获取 Leonard 所希望传达的信息。

在这段对话中,Leonard 既有传讯意图也有沟通意图。Sheldon 没有意识到言外之意的原因在于没有理解对话中的合作原则与暗示。

合作原则与暗示

Grice 认为,言外之意的产生,是因为对话是一种理性的合作,需要双方的配合和相信双方都在进行理性的合作。他总结了如下 4 个合作原则

  1. 质量:说真话。
  2. 信息量:信息量要恰当。
  3. 相关性:说与当前话题相关的话。
  4. 表达方式:说话方式要清晰、避免歧义,依时间顺序表达。

他认为,可以基于这 4 个原则来分析对话背后的言外之意。有时候,表面上似乎对方打破了其中一个合作原则,但由于我们相信对方仍然在合作,我们仍然可以从中获取言外之意。下面来举几个例子。

我今天看了会儿书。

根据这个原则,不仅可以知道「我今天看了书」,并可以得到言外之意「我没有看了一整天的书」。这个言外之意的理解并不是通过逻辑推导,事实上「我今天看了会儿书」并不能在逻辑上蕴含「我没有看了一整天的书」。但如果我真的看了一整天的书,那么「我今天看了会儿书」就违反了信息量原则。

面包房店员:你想要什么? 我:这个巧克力面包不错。

从字面上我并没有回答店员的问题,似乎违反了相关性原则。但店员相信我仍然是在进行沟通的合作,于是得到言外之意「我想要这个巧克力面包」。

回到之前 Sheldon 和 Leonard 的例子。从字面上 Leonard 的 1 和 3 也似乎违反了相关性原则:他并没有直接传达「希望 Sheldon 去开门」,而是询问「他想不想开门」和「能力上可不可以开门」这两个毫无相关的问题。由于一般来说我们都认为对方在合作,于是可以得到 Leonard 的言外之意。但咱们 Sheldon 可能单纯地认为 Leonard 没有合作,或者不熟悉合作原则,于是就只从字面上去理解。

Sheldon 真的不知道合作原则吗

找到了下面这段对话,仍然关于 Sheldon 和 Leonard。

  1. Sheldon: I’ve been giving the matter some thought, and I think I’d be willing to be a house pet to a race of superintelligent aliens.​
  2. Leonard: Interesting.​
  3. Sheldon: Ask me why?​
  4. Leonard: Do I have to?​
  5. Sheldon: Of course. That’s how you move a conversation forward.

Leonard 的 2 违反了信息量原则:Sheldon 的 1 给出了太多信息量,所以可以期望回答方 Leonard 继续询问。但其实 Sheldon 一开始的 1 就已经违反了质量原则:他没有说符合常理的话。于是 Leonard 认为这段对话没有基于合作原则,自己的回答也没有必要合作。好玩的是最后 Sheldon 提出 Leonard 违反了信息量原则。

后记

可以发现,人类的沟通、特别是言外之意的传达,都是建立在一些共同的合作原则。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你一生的故事这篇博文中所提到的表演。

表演:可以用这个词来描述你预先知道双方的对话,就像在舞台上演出……人类自发产生的、具有交流功能的一句句口语对话都变成了仪式,人人都在执行这个仪式,背诵自己的台词。(特德·蒋:你一生的故事)

Sheldon 的可爱之处就在于能够跳出这些约定促成的条条框框,不是吗1

  1. 生活大爆炸中很多幽默都是可以通过 Grice 的合作原则来理解,事实上我找到了很多学术研究论文,比如 Julia Rabbe (2018). Humour and Grice’s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The Big Bang Theory. Grin Verlag.。 

留下评论